大家都會開周會嗎?很多公司都有周會,大家是怎么開周會的?是流水賬式?一言堂式?還是暢聊模式?
筆者輔導過很多家不同類型的公司,也參與了不同企業(yè)不同級別人員的周會,但大多數時候會發(fā)現,大部分員工其實很討厭開周會。
為什么呢?我相信,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周會場景:
各級管理者坐在一張長長的會議桌前,各負責人輪流按照自己準備好的PPT,都把自己部門上周做了什么,下周打算做什么詳細地匯報一遍。
這時你會發(fā)現會議室里也只有最高管理者一個人在認真聽匯報,一旦發(fā)現問題,就展開問答模式,一來一往10分20分鐘就過去。沒有被提問的人很有可能注意力已經不在會場了,而被提問到的人,也加入到了質詢回復中,時間一再被延長......
像這樣的例會,多人的管理團隊二三個小時是跑不掉了,所以留給大家對周會的印象就是“浪費時間”,會議變成了負擔和任務,大家都忘記了開會的目的和意義了。
那么,如何開好很簡單卻又很難開好的周例會呢?
開好周例會其實是有方法的,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模型——PATIO模型
PATIO模型釋義:
P——目的(Purpose)
A——議程(Agenda)
T——時間(Timed)
I——信息(Information)
O——結果(Outcomes)
1. 會議的目的(Purpose)
會議一定要有目的,而且這個目的應該具體。不僅僅是周會,所有會議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。
大家有沒有想過開周例會的目的是什么?
2. 議程(Agenda)
會議都有一個議程,例會的議程相對固定,可以提高效率。
3. 時間(Timed)
這里注意兩個時間,一個是周例會時間相對也固定下來,比如在每周幾,另一個是會議時長的時間點,如xx:00-xx:00,通常控制在1個小時內基本就可以了,超過1個小時的周會多數效率都不高。
如果遇到專項問題,可以再開專項會,不必要占用周會中其他不涉及此問題人員的時間。
4. 信息(Information)
其實就是會議的內容。會議內容應聚焦在計劃結果上,差異問題上,不要讀流水賬,浪費大家時間,也不要天馬行空偏離會議主題。
5. 結果(Outcomes)
會議要有結果,并不僅僅指會議紀要,而是指會議上發(fā)出的指令任務,行動計劃等,針對這些指令工作,如何落實?
一定要明確目標和評價標準是什么?誰負責?誰來檢查?完成日期是何時?需要什么資源保障等,一個高效的會議,都蘊含著PDCA的管理過程。
會議流程的邏輯
會議不只是達成共識和解決問題的,也是一種團隊建設的過程。
會議流程標準化
A)提前通知會議主題和議程,使相關人員提前做好準備,提高在會議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;
B)進行時間把控和目標提醒,避免跑題、會議時間偏長,且效果一般的現象;
C)通過新的工作安排&指令發(fā)布,確保指令的分工明確、及時追蹤更新、提升任務計劃的合理性;
D)進行人員分工,形成過程資產,并將會議決議書面化和傳播,提高會議的有效性;
E)提高會議運營人員的運營能力。
你一定聽過一句經典的口號:“會而議、議必決、決必行、行必果”,高效的周會組織召開,也是管理者必修的一堂課,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