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拖延的最大壞處還不是耽誤,而是會使自己變得猶豫,甚至喪失信心。不管什么事,決定了,就立刻去做,這本身就能使人生氣勃勃,保持一種主動和快樂的心情?!惫P者一直將史鐵生的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屏保,以警示自己防止在工作中拖延的毛病,其次是想通過史鐵生的精神激勵自己。
作家余華每講到史鐵生,便說他是一個沒有惡意的人,什么怨言都沒有,永遠都是在贊美這個世界。史鐵生這種不管自己面臨什么樣的困境,都不向困難和挫折屈服,也不抱怨,不悔恨,積極應對的心態(tài),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榜樣。
同樣的案例還有我們熟知的稻盛和夫,他在年輕時屢遭磨難。先是初中考試失利升學失敗,接著又患上了肺結核,徘徊在死亡邊緣。拖著孱弱的身體參加了第二次中考又慘遭落榜,同時因為戰(zhàn)亂房屋又被燒成廢墟。
稻盛和夫回憶這段回憶時說:“在我15歲以前幼小的心靈中,接連的厄運讓我?guī)锥葐适ι畹南M!钡呛髞砦覀兌贾赖臼⒑头蛟?7歲創(chuàng)辦京瓷,52歲創(chuàng)辦第二電信(KDDI),兩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強企業(yè)。
不管是史鐵生還是稻盛和夫,都在告誡我們,不屈服于失敗,在苦難中獲得成長。
把每次失敗的經(jīng)歷都當作是成長的機會,這是我們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積極心態(tài)之一。因為只有苦難和挫折才能幫助我們成長,我們經(jīng)常看到這樣的案例,一些管理者在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后,就陷于自我成就感的自負中,最終導致“泰極否來”,辛苦經(jīng)營的事業(yè)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。
所以,當我們一直處在一帆風順的時候,才是真正需要我們引起反思的時候。首先,原地踏步就是退步;其次,適應了風平浪靜的生活,就會忘記暴風雨的猛烈。一旦暴風雨來臨,能做的就只剩怨天尤人。
這就要求我們要經(jīng)受住考驗,在成功時,要戒驕戒躁,并堅持努力,一點點積累,不斷學習和接觸新鮮事物,讓自己保持將逆境轉化為順境的能力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內心深耕,塑造一個擁有沉穩(wěn)厚重的人格。
最后,還是借用稻盛和夫的“成功公式=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”結束今天的分享。能力如果說是先天的,那熱情和思維方式就是后天可以培養(yǎng)和訓練的。將熱情發(fā)揮到極致的同時,改正自己負面的思維方式,轉變自己的心態(tài)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命運已經(jīng)在發(fā)生變化了。